昨天,小米几乎是没悬念的破发了,而且是开盘就破发,定价17港元/股,开盘报16.60港元,较发行价下跌2.35%。
截至中午休盘,小米股票成交量为3.17亿,下午开盘后,股价在16至17之间徘徊,最后收盘于16.8港元,下跌1.18%。
雷军表示,小米在过去八年中历程过了各种跌宕起伏,IPO能从低一点开始,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。
深圳网站制作博久网络相信,雷军的心伴随那一声钟响,妥妥地回归本位,对于小米股价的高低已是佛系面对。
其实上也就上了,目前再讨论小米值不值,值多少已经没太大意义,深圳网站制作公司博久网络真心期望,雷军和小米真的像说的那样,把上市当成开始,而不是摇身变成收割机以后只专心割韭菜。
有媒体做了个统计,从2017年第四季度到今天,在美国和香港两地已经上市的中国公司共计23家,美股16家,港股7家。
而这23家里已经有15家目前股价低于发行价。
另外,还有12家科技公司已经提交了IPO申请,除去拼多多和极光云数据,它们大多数选择是去香港而不是美国,而可能在下半年提交IPO申请的潜在公司据了解还有20家左右。相信小米的开盘即破发令不少公司愈加忐忑。
俗话说,丑媳妇总要见公婆,想了解破发不是重点上市才是最后目的,是否会变得坦然面对呢?
客观地望向中国网络,除去屈指可数的少数,绝大部分网络公司都是没太多技术门槛的商业模式革新,都在负债经营,都是靠花钱烧出的目前,刚刚成立几个月最多一两年,动不动估值几亿几十亿上百亿,其实都是吹起来的靓丽泡沫,内在什么实质资产或核心技术都没,甚至有的连盈利模式都不自知,说得狠些,如此的企业,假如倒都是一夜之间,大部分笑话乐视的企业自己也好不到哪去的。
近期,点对点不太平,连连爆雷,当然其中不少并非真的意义的点对点,甚至刚开始就怀着骗的初心从来不曾动摇。
本来伴随经济形势愈加不好,再加上强监管,点对点应该愈加少,结果数据却叫人暴跌了眼镜:2017年年底,网贷平台总数5382家,其中问题平台家数3631家,占比67%。
2018年6月底,平台总数6631家,半年时间新增了1249家,与此前一年只增加七百家左右的增量相比,增量高得吓人,6月底的问题平台家数提高到4435家,占比依旧高达67%。
为何平台激增得这样澎湃?
深圳网站制作公司博久网络觉得,第一其中不少平台就是骗子平台,趁着最后的疯狂再疯狂地骗一把,第二,韭菜不够用,只能增加了镰刀的数目,以增大收割面。也正是因为近期爆雷集中,很多点对点投资人开始讯速从各平台撤离,大家都了解,金融机构最怕就是挤兑,即便没问题,也会被挤到出了问题。
在经济学中,挤兑被叫做银行的致命“软肋”,其实不止是银行,只须是吸收老百姓钱财的平台都一样。
可能有的朋友对挤兑还有的疑惑,坤鹏论就在这里稍稍普及一下。
存放款业务是银行的基本业务,对于顾客存入的存款,各银行都只保留极低比率的筹备金以供存款人提领,而大多数的存款则用于放款或投资等生利资产上,以赚取收益,便于支付存款利息及各项营业成本,并对股东分派股息及红利。
也就是说,其实银行平常并不会随时备着大笔现金,所以大伙常常会遇见,假如你要取大笔现金,银行会请你提前一天约。
假如一旦大量顾客忽然集中来取出很多存款,银行非常可能没办法支付,而这种结果控制不好,就会引发顾客恐慌,一传十,十传百,更多的顾客拥挤过来需要取款,这就是挤兑。
而点对点说白了,就是以网络金融的名义,以高额的利息把顾客的钱拉进去,然后再贷出去,赚取利差,和银行有什么区别并不大,但它们愈加商业化,风控稀松,缺少监管,连银行必交的存款筹备金都不需要交,账上自然不会爬多少钱,所以,挤兑对于它们来讲,更可怕,找不到钱,基本一挤就倒。
只须你注意察看,近期点对点平台的软文日渐多了起来,估计实在是被挤兑得太难受了。
前些日子,深圳网站制作公司记者的一位朋友说,他这类年一直坚持在各家点对点平台投资,赚得相当High,但从去年底他开始全方位撤退,今年基本出清了,算了算账,最后也就损失了几千块,和收益比起来,毛毛雨。
当深圳网站制作公司博久网络问他,当初是否知道点对点存在风险时,他说:“当然了解呀,我在去年就已经预言过,2018年点对点一定要爆雷,一定要死掉一大片。”
“由于在全社会大多数企业利率在10%以内的状况下,哪个能借得起百分之十几的贷款?明显只能借新还旧,一旦借不到新,旧的就爆,而在去杠杆和紧缩形势下,平台上只须有一家的贷款爆了,整个平台基本就要玩完。”
“我这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虎口拔牙,玩的就是心跳!没胆儿,怎么样赚大钱?!”
其实这位朋友在忠实地演练着索罗斯的那句名言:“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话的连续剧,要获得财富,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,投入其中,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。”
但,在这个以钱为核心的连续剧中,赚到钱的永远是少数,赔钱的才是大部分,由于这个连续剧玩的是财富转移的游戏,财富不增不减,只不过从更多数人手转移到了更少数人手中。
有人说,假如你在尝到了股市的甜头后还觉得自己可以全身而退,那就太愚蠢了,其实但凡回报高的事,大多数人最后都因贪婪而坚守到成为其他人炮灰,抄底的,最后都去世了。
世界上真的什么也不懂的笨蛋并不多,但因贪婪并自觉比其他人聪明的侥幸玩火者众。有人曾调查过庞氏骗局和传销组织,问他们:为何要宣称高得不靠谱的收益,把收益说低点不是看着更真实能吸引更多人?“收益越夸张才越好。”
“第肯定位精确,只须相信的都是白痴,主动过滤提升效率;第二每月翻一两倍的暴利,还能吸引一些明知是骗局却自作聪明的人进去侥幸玩火。就是要夸张得叫你明知是坑也把持不住,心动不已。”
“你知不知道?不少人让人骗了后根本不怪大家,还求着赶快另外弄种玩法,必须要带他们玩生怕不带他们玩。”“由于他们感觉首次自己可能是来晚了,下一次就有熟知规则和抢先进场的优势,就能让后来人站岗。”传销之力这样强大,就由于它们精确地学会了大家如此的阴暗心理,在上当被骗后,想到的不是立刻将骗子绳之于法,而是怎么样挽救我们的损失,不惜与骗子同流合污,找“替死鬼”来拯救自己,甚至借机从中割一把其他人韭菜,不自觉成为骗子帮凶。
所以,雪崩时,没一片雪花是无辜的,在某种程度上讲,韭菜并不值得同情。巴菲特有一句极为质朴的名言,质朴到很多人觉得它是废话:第一条原则:永远不要亏钱。第二条原则: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原则。它和“你盯着人家的利息,人家盯着你的本金”异曲同工。但,深圳网站制作博久网络相信,很多人在亏了大钱之后,就会感觉这句名言真的是世界上最值钱的金玉良言。
之前国家曾说过要给网贷平台备案,但却没了时间表也没了下文,在深圳网站制作公司博久网络的理解中,将来就不会有哪些备案了,就连银行的表外业务都不许做了,网络金融就更不要抱什么幻想,人家蚂蚁金服们早早就表明了只做科技,不做金融,而实质行动也果断至极,难道还没看清形势吗?
所以,网络金融公司们快点转型,本来已经晚了,再不转机会都没了。
还在侥幸自己所投点对点没出事爆雷的人,快点撤,任哪个说到天花乱坠也别信,钱可是你一个人的!国家也早已用事实表明,不兜底!